为丰富乡村学生暑期生活,推动素质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计算机系团委组织志愿者赴壶关县店上镇希望学校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活动围绕科普教育、传统文化、手工实践、体育锻炼四大板块,以系统化课程为当地学生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成长盛宴,助力乡村学子全面发展。

科普教育:专业特色与多元知识双轨并行
支教团队将专业优势与科普需求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科普体系。结合计算机系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人工智能来了”“AI的眼睛”“AI赋能职业规划”系列课程,通过生活化案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智能科技的魅力。同时,开设环境保护、航天知识、天文地理等科普课程,多种形式拓宽乡村学生知识边界,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传统文化:激活传统文脉的当代活力
传统文化课程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诗仙李白”课程中,志愿者们以故事化方式讲述李白生平,结合《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经典诗作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魅力,并以“月”“花”为关键词开展飞花令竞技。“有趣的汉字”课程从仓颉造字入手,通过“汉字变变变”互动游戏,直观呈现汉字演变轨迹与造字智慧。实践队还编排“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手势舞,将汉字书写规范与肢体律动相结合,深化文化认同。

手工实践:绽放创意的指尖艺术
手工课程融合非遗传承与创新思维,打造 “传统+环保” 教学平台。“神奇的绳结”课程将非遗带进课堂,志愿者传授基础编绳技艺,讲解结艺蕴含的吉祥寓意。“蛋托风铃”“树叶拼贴画”“吸管拓印画”等课程,引导学生从自然与生活中取材,将废弃物品转化为艺术作品,在创作中培养动手能力与环保意识。

体育锻炼:锤炼体魄的活力课堂
体育课程聚焦团队协作与体能提升,让运动成为暑期的鲜活注脚。户外体能课设计“数字抱团”“一圈到底” 等趣味项目,在游戏中增强团队凝聚力;常规体育课通过跑步、跳绳等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运动姿势,培养运动习惯。

除课程教学外,志愿者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展作业辅导,针对数学、语文等学科难点进行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让支教活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此次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是计算机系服务乡村教育的具体举措。四大板块的课程与课余辅导相互配合,为店上镇希望学校的学生带来了知识与欢乐,助力他们在暑期实现全面成长。未来我系将持续优化“专业特色+多元教育”的支教模式,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